耀陽實驗室設備| 排煙櫃、實驗室設計與無塵室
店家文章分享
排煙櫃選購與規劃|實驗室安全的第一道防線
在現代實驗室中,「排煙櫃(Fume Hood)」是確保使用者健康與維持空氣品質的關鍵設備之一。無論是學術研究、半導體製程、生醫檢驗或化學實驗,只要涉及揮發性、有毒性或易燃性的化學品操作,排煙櫃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裝置。
本文將從排煙櫃的功能、種類、設計要點、選購建議到常見問題,一次帶你全面了解這項重要設備。
排煙櫃,又稱通風櫃,是一種局部排風裝置,主要用來在操作有害化學品時,將產生的氣體、蒸氣、煙霧或粉塵即時吸走並排出室外,避免對人員造成吸入性危害。
排煙櫃的核心功能:
選擇合適的排煙櫃材質,是確保操作安全與設備耐用性的第一步。目前市場主流可分為兩種:PP排煙櫃(聚丙烯)與鋼製排煙櫃(烤漆鋼板),各有不同的應用場景與特性。
PP排煙櫃採用高密度聚丙烯塑料製成,具備極佳的抗酸鹼與耐腐蝕能力,是近年實驗室中越來越受歡迎的選項,特別適用於化學性質強烈、具腐蝕性的操作環境。
PP排煙櫃的優勢:
優異的抗酸鹼性與耐腐蝕性,特別適用於處理硫酸、鹽酸、硝酸等強酸強鹼。
本體無金屬成分,可大幅減少銹蝕與異味問題。
表面平整、不易沾附化學品殘留,便於清潔。
需注意事項:
材質較軟,結構強度不如鋼板,較不適合放置大型設備。
價格通常高於傳統鋼製排煙櫃。
鋼製排煙櫃為傳統標準型設備,櫃體以冷軋鋼板搭配高溫烤漆塗裝,具備基本防腐能力與結構強度,是多數通用實驗室的首選。
鋼製排煙櫃的優勢:
結構堅固,承重性高,可支撐各類中大型儀器。
適合預算有限或中性化學品操作。
可客製不同烤漆顏色與內襯材質。
需注意事項:
長期接觸酸鹼氣體仍可能造成鏽蝕,需定期檢查塗層與內襯狀況。
若無適當防護處理,使用壽命與防腐效能低於PP櫃。
更多詳細比較可參考:
除了材質不同外,排煙櫃根據結構設計與用途,也可區分為數種類型。以下介紹四種常見排煙櫃類型,各具功能與適用環境:
最常見的傳統型排煙櫃,具有單一工作空間與固定排風系統,操作窗可垂直升降。多數化學實驗室都採用此型式。
特色:
單人操作設計,空間緊湊。
搭配固定排風管,設置簡便。
可依操作需求選配水電、氣體、洗眼器等配件。
適用場景:
大學研究實驗室、學術實驗室、高中職化學教室、研究單位等。
IAC排煙櫃配有變風量(VAV)或智慧流量控制系統,可自動偵測操作窗開度與櫃內壓力,並即時調整風量,以維持最佳安全與節能效能。
特色:
搭載智慧控制面板與感測裝置。
可與BMS系統整合,實現中央監控。
節省能耗、提升風速穩定性。
適用場景:
節能型綠建築實驗室、生醫中心、半導體或藥廠等需長時間操作與高風控需求單位。
又稱大型通風櫃或「站立式」排煙櫃,設計為可供人員進入操作,適合使用大型儀器、桶裝化學品或多項設備同時作業。
特色:
具備大型正面門板,可全開或滑門進出。
空間容積大,常搭配天花排氣與地面洩壓孔設計。
可供多人或大型操作流程同時進行。
適用場景:
製藥業、晶圓製造、生技工廠或具危險化學品儲存空間需求之單位。
中央型排煙櫃設置於實驗室中央工作區,具備雙面操作功能,常為島型工作台整合排氣功能之一,適合需高操作效率的工作環境。
特色:
雙面對稱設計,可兩人同時操作。
整合實驗桌、排煙、電氣與給排水功能。
配置複雜,需事先規劃排風系統佈局。
適用場景:
大學研究實驗室、高端研究中心、藥品研發單位等高密度作業空間。
四、排煙櫃的設計與選購要點:專業實驗空間規劃的關鍵環節
排煙櫃不只是單一設備,而是一整套空氣處理系統的核心組件。無論是新建實驗室或既有空間改裝,在選購與設計排煙櫃時,需從安全性、功能性、符合性與未來擴充等層面進行全盤思考。以下是選購排煙櫃時不可忽略的重要考量:
1. 操作用途與化學品屬性
首先,必須明確了解排煙櫃的使用目的與處理物質種類。不同化學品會產生不同的腐蝕性、毒性與反應性,其所需的排風量、內部材質與濾材條件也不同:
酸鹼類實驗:建議使用抗腐蝕性強的PP(聚丙烯)內襯或塑鋼製櫃體。
有機溶劑類:需要考慮防爆設計與適當的風速配置,避免氣體積聚引爆。
粉塵或放射性物質:需導入HEPA濾網與特殊風道設計,並注意避免二次污染。
生物實驗或感染性物質:應考慮使用生物安全櫃(Biosafety Cabinet)而非一般排煙櫃。
2. 面風速與風量設計
排煙櫃的效能取決於氣流控制,其核心參數是面風速(Face Velocity)。根據國際標準要求視窗面風速至少達0.5 m/s,這樣才有效抓走有害氣體,會再根據不同實驗物質調整大小,而風速過低將導致污染外洩,風速過高則可能產生亂流,干擾操作並使能耗增加。
現代排煙櫃多搭配風量感測裝置或 VAV(Variable Air Volume)變風量控制系統,可根據櫃門高度調整風量,達到節能與安全兼顧的效果。
3. 排氣系統設計與通風管配置
排煙櫃需連接至實驗室排風主幹管,並搭配馬達風機、風速調節閥與靜壓監控設備。常見通風配置原則如下:
排風管應避免轉彎過多與過長,以減少壓損與風速衰減。
每台排煙櫃應具備獨立風道或分支風管,防止交叉污染。
管內應使用耐酸鹼材質(如PVC、FRP)製成,避免氣體腐蝕造成洩漏。
安裝末端風帽與逆止閥,避免回風或外氣倒灌。
如實驗室空間條件限制,可考慮局部抽氣罩、移動式排煙櫃或無管式解決方案。
4. 維護保養與濾材更換策略
排煙櫃需定期保養才能維持效能與安全:
每月進行面風速測試與視覺煙霧測試。
每半年至一年清潔濾網與風道(依污染物種類不同而異)。
無管式排煙櫃必須依使用量更換活性碳濾材與HEPA濾網,以免過濾失效。
應建立維護紀錄與濾材更換時程,確保櫃體持續有效防護。
為了幫助使用者在規劃與操作排煙櫃時能更有效率地做出正確決策,我們彙整了業界最常被詢問的幾項關鍵問題:
A: 國際建議的面風速範圍為 0.3 至 0.5 公尺/秒(m/s)。
若風速太低,將無法有效捕捉有害氣體,造成操作人員暴露風險;風速太高則可能造成氣流擾動(亂流),反而將污染氣體帶出櫃外,還可能干擾實驗結果,並導致能源浪費。
建議搭配風速監測器,並定期進行風速測試與煙霧模擬驗證,以確保氣流控制穩定。
A: 沒有所謂「一定更好」,而是要根據操作內容選擇材質:
若頻繁使用強酸鹼或腐蝕性氣體,PP排煙櫃具有優異耐蝕性,更適合這類環境。
若主要為中性試劑或物理操作,且有結構承重需求,鋼製排煙櫃性價比高且結構穩固。
選擇時應綜合考量使用環境、預算、操作類型與維護成本。
A: 無管式排煙櫃透過內建的活性碳與HEPA濾材過濾後再將空氣循環回室內,不需外接排風管,適合空間受限或無法改建的場域使用。
然而其安全性仰賴:
適當的濾材類型(需針對特定化學物質)
定期更換濾心(依使用頻率與濃度)
依照製造商指示正確操作
若濾材飽和未更換,可能造成污染物外洩,因此無管式設備需高度管理濾材更換週期。
A: 傳統固定式排煙櫃通常與風管系統直接連接,不建議任意移動。
若需移動操作,建議使用具備自排風功能的「移動式排煙櫃」或「無管式排煙櫃」。
至於共用排風問題:
雖然實務上多台排煙櫃可能會連接同一幹管,但建議每台排煙櫃設計獨立的支管與止回裝置,以避免氣流回流與交叉污染。
A: 是的,排煙櫃屬於高風險防護設備,應定期維護與檢查以維持功能與安全。
建議保養項目如下:
每月測量面風速與進行煙霧測試
定期清潔櫃內表面與排風管道(尤其酸鹼氣體作業環境)
檢查操作窗升降功能與鋼索磨耗情形
若為無管式櫃,需依建議週期更換濾心
每年可聘請專業廠商執行功能與安全檢測
透過規律的維護,可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並降低風險。
其它相關店家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