耀陽實驗室設備| 排煙櫃、實驗室設計與無塵室
店家文章分享
排煙櫃與通風系統整合的設計要點|打造安全、高效、節能的實驗室通風架構
在實驗室設計中,排煙櫃(Fume Hood)並不是孤立的設備,而是整體通風系統中的一個核心節點。若無妥善整合風量平衡、氣流路徑、控制系統與排風處理,排煙櫃將無法發揮其保護人員安全的功能,甚至反而產生室內負壓失衡、污染外洩、能源浪費等問題。
本篇將從結構設計、風量規劃、控制策略與實務案例四個面向,系統說明排煙櫃與通風系統整合的核心設計要點。
上出風(Top Discharge) 為最常見類型,應設計獨立風道。
後出風(Back Discharge) 通常用於天花板高度受限的場域,需注意風向轉折設計。
排風管需使用耐腐蝕材質(如FRP、PP)
應預留維修空間,並設置檢修口與清洗口
所有轉彎處角度不宜過急,建議使用45度導角以降低風阻
排煙櫃強制排風會造成負壓現象,可能導致門難開啟或氣流回竄
應配合室內補風系統設計,引入新鮮空氣維持壓力平衡
成本較低,但無法根據使用情況調整,導致全年高耗能
可根據排煙櫃開啟狀態、自動調整風量
降低耗電與空調損失,並提升整體氣流穩定性
通常搭配紅外線偵測器或風速感測器
建議: 現代實驗室應逐步導入VAV系統,尤其是排煙櫃數量超過3台以上者。
排煙櫃抽出的空氣中可能含有化學物質,嚴禁回送至中央空調系統
建議設置雙風道系統:一為排煙櫃排風,一為潔淨空調補風
排煙櫃之排氣出口應高於屋頂1.5公尺以上
若排放為有害氣體(如氨氣、酸鹼霧),應加裝洗滌塔(Scrubber)或活性碳塔
排煙櫃位置應與管道、燈具、消防、天花板開口協調
提前使用BIM或3D模型進行設備定位,避免衝突
建議每半年檢測一次風速與過濾效果
管道內壁應定期檢視腐蝕或堵塞情形,避免效率下降
A:不建議共用。共用排風管可能導致不同排煙櫃間產生「回流效應」,造成危險氣體從另一台排煙櫃倒灌回室內。除非設計有完善的止回閥+壓差控制系統,否則應採用一對一排風管設計最為安全。
A:會。如果沒有補風系統配合,排煙櫃排出大量空氣會造成實驗室內部形成負壓,導致冷氣流失、門變難開、甚至有害氣體外洩至其他區域。因此設計時必須整合補風裝置或空調補風系統,維持壓力平衡。
A:技術上不是必要,但如果該排煙櫃長時間使用或屬於高排風量型(例如毒性實驗用途),VAV 系統仍有節能與穩定風速的優勢。若日後有擴充排煙櫃數量的計畫,更建議一開始就預留 VAV 模組。
A:VAV 的核心價值在於自動感測與即時調整。雖然可設為手動模式,但這樣就無法達到節能與風速穩定的目的。建議搭配風速感測器、紅外線人體感應器或排煙櫃開門感應器,系統才能依實際使用狀況即時調整排風量。
A:當實驗排放氣體屬於有毒、有機溶劑、酸鹼霧氣或法規列管污染物時,即使風速與排風量合規,仍須加裝如酸鹼洗滌塔(Wet Scrubber)、活性碳吸附塔或HEPA過濾系統。這些設備不僅是安全設計一環,也可能涉及環保單位排放審查與報備。
A:可以,但難度高。需先確認天花內是否有足夠空間配置排風管,並重新評估結構承重與風機配置位置。建議由專業顧問現場勘查後進行整體調整,避免「局部施工」導致整體失衡或違規。
排煙櫃的選購雖重要,但真正影響其安全性與節能效果的,是背後的整合設計與系統思維。將排煙櫃視為「通風系統中的主動元件」,並與補風、空調、感測控制全面整合,才能打造一個真正安全、高效且合規的實驗室。
其它相關店家資訊